消失的離岸財富
離岸的財富易於隱藏,是由於政府透過各種登記和金融機構滙報,較易掌握國民在境內擁有的資產,但是一旦跨越國境,情況就會較為複雜。以一個法國公民持有在瑞士銀行的戶口為例,除非法國公民主動申報或是瑞士相關機構願意通報,否則法國政府難以得知國民這項海外資產。推算這些消失的財富的其中一個方法,是從各國的對外負債入手。如前所述,一個國家較易掌握境內資產誰屬,即使持有人是海外人士,因此上述例子中法國公民持有的資產能夠大致如實反映在瑞士的對外負債數據中,這個情況引致全球各國滙報的對外負債總和長期低於海外資產的奇怪情況。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祖克曼(Gabriel Zucman)教授利用全球對外負債和海外資產的差異,推算單是證券資產,各國公民便隱藏了超過四萬億美元的離岸資產,等於各國公民持有海外證券資產的百分之十(註1)。透過對比一個國家的對外負債和其他國家報稱持有該國資產的總額,便可進一步發現近半的離岸證券資產都是藏於盧森堡、愛爾蘭和加曼群島三個稅務天堂。
不要以為找到離岸資產所在便可以輕易追蹤到它們的主人,大部分的離岸資產由另一個稅務天堂持有,其中以銀行業務保密聞名的瑞士,坐擁了全球三分一的離岸資產。這是由於瑞士私人銀行的海外客戶為了規避瑞士預扣稅項(withholding tax),傾向選擇把資金投放在另一個如盧森堡這樣沒有預扣稅項安排的地方,由於盧森堡方面只知資產為瑞士私人銀行所有,於是瑞士成為離岸資產大戶。事實上,這些財富並不屬於瑞士,接近三分之二的瑞士海外資產是由非瑞士居民持有。
歐美等富裕國家自90年代後期開始對外負債逐漸加大,現已對世界其他國家欠債累累,歐洲對外淨負債達到本身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比之十一,美國更是高達百分之十八。然而這批巨額離岸財富將會大大改變這個認知,祖克曼根據富有國家擁有不同份額的離岸財富的情境推算,歐州國家整體上非常可能仍然是其他國家的債權國,而美國的對外負債亦很可能大減三分之一。
轉移的企業盈利
為求減低稅款而轉移財富的不只個人,跨國企業同樣透過種種方法將盈利從集團中高稅率地區的子公司轉移到低稅率地區的子公司,從而減低集團的稅務支出 。例如高稅率子公司出口貨品時,先以貼近成本價錢把貨品賣給低稅率子公司,這樣出口的利潤就可以留在低稅率子公司的帳目上。另外,高稅率子公司也可以名義上的借貸或者使用專利、商號等知識產權,向低稅率地區的子公司支付龐大的費用,從而轉移盈利。
這些沒有實質營運活動支持的轉移盈利,會造成盈利相對於勞工開支異常地偏高。在愛爾蘭、盧森堡等稅務天堂的外資公司盈利比率平均是當地公司的5至8倍,相反在非稅務天堂的國家,外資公司與本地公司的盈利比率並無重大差異。
祖克曼透過比較稅務天堂的外資與本地公司的盈利比率差異,估算高達百分之四十的跨國企業盈利被轉移至稅務天堂(註2)。以數額計,美、英、德、法、日、意等工業大國都是受影響的重災區,僅次於英美兩國。最大得益者則包括愛爾蘭、加勒比島國、新加坡等稅務天堂。
稅務天堂與中港
稅務天堂影響所及也不止已發展的富裕國家,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被轉走的盈利亦估計高達500億美元。另外,中國企業利用可變利益實體(variable interest entity)架構在海外融資的做法,亦會使中國的對外負債被低估。中國企業為了避開國內部分行業禁止外資投資的規定,會在境外成立離岸(通常也是稅務天堂)公司作為海外上市集資的用途,然後透過合約安排使離岸公司(或是中國在岸的外資公司)實質控制相關中國企業的營運並獲取盈利。
這種安排下,中國企業的股權並無直接上市和被外國投資者持有,因此離岸公司投放於中國企業的資金會被視為外來投資記,而非外國人士持有的證券投資,最重要的是投放資金因此不會按企業市值調整。於是當這些企業的股價隨着盈利增長而上升時,中國對外負債(或理解為外國人持有的本地資產)仍然聞風不動。經濟學者透過追縱這些離岸公司的母公司重新整理數據,估算中國的海外資產淨值可能因此而由兩萬億美元下調一半至一萬億(註3)。
近年為求解決稅務競爭的種種影響,各國正在加強稅務安排上的合作,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剛剛宣布的國際稅收制度改革協議正是一例。同一時間,香港由於境外所得不作徵稅的安排(亦即地域來源徵稅原則),近日被歐盟列入稅務不合作地區的觀察名單。香港一向以低稅率和簡單稅制吸引外資,祖克曼估算香港的公司利得稅中有三分之一來由高稅區企業轉移過來的盈利,在國際間的稅務合作成為大趨勢的情況下,香港需要新的「增值」元素留住跨國企業和她們的盈利。
註1: Zucman, G. (2013). The missing wealth of nations: Are Europe and the US net debtors or net creditor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28(3), 1321-1364.
註2: Tørsløv, T. R., Wier, L. S., & Zucman, G. (2018). The missing profits of nations (No. w24701).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註3: Coppola, A., Maggiori, M., Neiman, B., & Schreger, J. (2021). Redrawing the map of global capital flows: The role of cross-border financing and tax haven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36(3), 1499-1556.
刊於2021年10月18日信報